近年来,苏超联赛的兴起让广大球迷看到了中国民间足球的活力。如何让这样的百姓联赛走得更远?我认为关键在于三点:普及推广、开放包容、可持续发展。
普及推广:让足球回归大众
首先,希望苏超联赛的模式能在更多省份推广开来。如今国内交通发达,高铁网络四通八达,省内球队之间的客场比赛已不再是难题。各地若能形成自己的民间联赛,让热爱足球的人有球可踢、有赛可比,足球氛围自然就会升温。
我们不必一开始就设定过高的目标——中国足球几十年来制定了无数远大计划,真正实现的又有多少?与其好高骛远,不如先降低踢球门槛,让更多人参与进来。城市之间相互切磋,水平自然会逐步提升。足球的进步,终究是水到渠成的事。
开放包容:打破天花板,给球员更多选择
有球迷认为“苏超球员不稀罕中超”,这种观点未免偏激。足球人才的流动是正常现象,苏超不该成为球员的天花板,而应是一个跳板。未来甚至可以引入外援,提升联赛竞争水平。
优秀的球员如果实力足够,应当有选择更高舞台的权利——无论是中超、欧洲联赛,还是其他职业联赛。日本的高中联赛就有球员直接进入职业足坛,我们的民间联赛为何不能?只有保持开放,苏超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摇篮。
可持续发展:拒绝短视,坚持长期主义
最后,也是最难的一点——如何让苏超长久办下去?许多民间赛事昙花一现,热度一过便无人问津。苏超要想避免这种命运,就必须遵循足球规律和市场规则,让球队、球员、赞助商都能从中获益。
虽然苏超的技术水平暂时无法与职业联赛相比,但它拥有更纯粹的足球热情和更广泛的群众基础。如果能长期稳定发展,未来未必不能培养出自己的球星。关键在于,别让短期的流量狂欢毁了长期的梦想。
结语
苏超联赛的崛起,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足球的另一种可能。普及、开放、持久——这三点若能落实,民间足球的未来,或许会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光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