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足球文化,不可谓跨越范围之广袤、历经时代之久远。要是谈及广度,足球这一体育项目的热门程度辐射了全球,北美和欧洲更是其中的拥趸;再论深度,这一赛事的发展浸润了上千年,从古中国的蹴鞠发源,乃至成为如今的现代足球。今天我们便立足古中国的蹴鞠,来聊聊足球文化的发展。
蹴鞠标志着我国足球的初步形成。所谓“蹴鞠”:“蹴”指用脚蹋、踢;“鞠”指外包皮革、内实米糠的球,结合起来理解就是踢皮球。谈完了蹴鞠的含义,我们再驻足它的发源地再行观望:蹴鞠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临淄,至于为什么是齐国呢?齐国经济富庶,人民安居乐业,自然而然地为娱乐活动的发展提供了温床,并且齐人多粗犷刚烈,喜动好勇,齐人的性格特点特别贴合“斗鸡蹴鞠”这些发展至全民化的体育运动。
而到了汉代,蹴鞠更是设了专门的场地;唐宋时期则是对玩法进行了多样化发展……总的来说,蹴鞠这一运动项目历经朝代之久,我们能从中窥见它的热门度。
令人遗憾的是,为什么蹴鞠没有持续性发展呢?它的夭折和古中国的文化体系有关,儒家文化提倡“中庸”和“中和”,讲求“美”与“善”的结合,用今天话来说是“友谊第一,比赛第二”,所以比赛相对而言的性质是观赏有余,而竞争不足。并且为了防止人们玩物丧志,所以严加政策管制,因而逐渐没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