咱们为什么培养不出孙兴慜?首先孙兴慜是世界顶级,即使在韩国也是小概率事件,他就像利比里亚的维啊,开个玩笑说有点类似于基因突变了,但是你按照韩国的青训和足球发展规律,他发生这种突变的概率就会高一些,比如说朴智星也挺优秀,黄喜灿、李刚仁这些都是优秀球员,但是他们和孙兴慜都有一定的差距,咱不说咱们什么时候能培养出一个孙兴慜来,就说什么时候能出几个5大联赛的主力球员,这是需要具备几个条件的。
首先就说基因问题,龙生龙凤生凤你得有孙雄政才能有孙兴慜,你得有老哈兰德才能有小哈兰德,包括孙继海的父亲也是搞足球的青训教练。姚明的父母也是搞体育的,这基因和家庭的出身就决定了你天赋的上限,你是孙悟空才能生出孙悟饭来,你是贝吉塔才能生出特兰克斯,听到这儿可能很多人会说了很多球员的父母也不是搞足球的,当然了这这就是遗传学的厉害之处了。父母可能是摄影师,他遗传给孩子洞察力和大局观,父母可能是外科医生,他就遗传给孩子专注度和沉着冷静,成才并不是某一个因素决定的,这些优点都可能成就一个好的球员。咱就是说大概的意思,父母要是运动员的话,孩子踢球条件当然是得天独厚的,但假如你是超级富豪,你不踢球,你给孩子打造一个顶级的青训团队,孩子也能比一般人强是吧?但是如果父母从事的职业跟足球毫不相关,你却让孩子去踢球,这成才率是有,但是就比较低了,而且父母的眼界和人脉也决定了孩子能不能在某一条路上走得更远,也影响了一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价值观。
第二其实不好说太多,在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,一家就只生一个孩子带来的好处当然是有,但孩子没有了手足情,是不是多了很多巨婴,他们在成长时期问题少了,都是小宝贝了,所以少了一些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,起码兄弟姐妹之间互相争斗互相打闹这种体验是没有了,责任感差了一些,成熟的也晚了,所以80后90后00后在遇到困难的时候,和60后70后的表现还是有所区别的,区别在足球项目上也表现的比较明显,具体咱们不再多说。另外如果一家孩子两三个,父母在培养孩子的时候,可能会有所侧重,之前是不是有过这种老大学习好就去考大学,老二,体育好就去搞体育,老三就会吃,那就在家里种地陪在父母身边,所以独生子女出球星的概率其实真的低了不少。
第三就是足球人才的选拔和上升机制,其实就比较难了,不是咱们几个人就能改变的,我小时候踢球就是小学初中可以去专业队或者一些训练营训练,接受选拔,到初二左右会经历一个重要的选择,将来要继续踢球还是要上学考高中,大多数同龄人都是在这个时候放弃足球了,但还是会有少数被一些职业梯队选拔出来,但是得花不少的钱投入不少的精力参加足球训练营。我那个时候很多队友同时还弹钢琴学画画报了英语班,而且这些人还不在少数,足球只是一个孩子的选择之一,但基本家长都不会为孩子选择这个的,因为踢球的风险太大,受过伤退下来球也没踢成,学也没学好,家长担心这个,还是我刚才提到的那个问题,一家就一个孩子,不学习风险太大了,而且这也是一个差不多12岁退役的现象。
第四就是需要优秀的人才聚在一起,我去年还是前年说过,其实之前咱们老强调足球人口,足球人口固然重要,但是1万个小球员分散在各个省市,不是1000个小球员聚在同一个地区,方便优秀人才互相交流打比赛是吧?最好是在车程一个小时之内的,要么成本就太高了,足球也和别的项目一样用进废退。北京有一个踢得好的,山东有一个,广东又有一个,重庆又有一个,没用,怎么才能把他们聚在一起,别老自己跟自己练,其实足球的宣传和普及也很重要。
第五说到足球的宣传和普及,我回想起来我是怎么喜欢上足球的,就是一年级的暑假我上了一个足球课外班,体育老师教的。第一节课,我到现在还记得老师把我们一帮孩子带到了跳远的沙坑里,让我们铲球玩,说这个叫老头钻被窝,大家都觉得挺有意思,毕竟小孩都喜欢玩沙子,后来老师又表演了一顿颠球,我们崇拜的小眼神就都出来了。再然后94年世界杯了,我就开始看球,电视上报纸上各种宣传足球,所以我觉得老师和电视节目解说员都很重要,特别是大赛的解说员,很多看球的朋友并不懂球,都是大赛的时候过来看球,解说员一定得懂球会踢球,传达正确的认知真的很重要。当然了咱们培养不出孙兴慜这样级别的球星,其实还有很多的因素,大家都可以一起交流探讨。总之我还是希望热爱足球的朋友们越来越多,足球并不仅仅是国足,足球是一项非常积极向上的运动,应该值得更多人爱上这项运动。5月24号浅聊足球发展规律-WorldLiveBall